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

Insole - Sidas WIND

除了在床上躺著或在椅子上坐著的時候不用穿鞋子以外,其餘的時間都是需要穿著鞋子的,無論是包鞋、拖鞋、涼鞋,為了保護我們的雙腳,總是會穿上一雙鞋子,所以鞋子的重要性就非常高。也無怪乎人們對於鞋子的錢愈來愈敢花,所以高價位的La New、或是勃肯鞋在現在都非常的暢銷,因為人們都很了解穿得舒服是非常重要的!


但是買了一雙鞋子好幾千元,怎麼有的時候穿起來沒有非常合腳,非常舒適的感覺呢?


因為,每雙鞋子都是大量生產,並不是按照不同的人量身訂做的,所以在設計上都是按照大眾的平均值去設定的,穿在腳上並不會有特別合腳的感覺,但如果細心一點找,還是可以找到比較適合的鞋子。而且,如果鞋子的設計是特別適合某一種人,那就表示非常不適合另外一種人,所以為讓每個人都能夠穿,在設計上就會比較保守一些。像這樣的情形,並不是鞋廠的設計不好,而是不能太極端。


那花了幾千元買的鞋子,到底要如何才能穿起來有合腳、舒適的感覺呢?



其實很簡單,只要有一對適合你的鞋墊,鞋子就會有合腳的感覺!而且,鞋子是和地面接觸,鞋墊卻是和你的腳接觸。鞋墊對於舒適性的影響可見一斑。



所以,就有廠商開始出來設計鞋墊,而SIDAS又是其中佼佼者。SIDAS是於1975年,是由三位專業的滑雪教練 (Loïc DAVID , Jacques MARTIN , Gabriel PELLICOT) 創立。結合三位滑雪教練的知識結晶,於1983後,更推出Podiatech產品,導入醫療科技與運動鞋墊的智慧。一推出就受到專業的運動員的好評,讓每個人在運動時能夠更加有效率,並且更加舒適與輕鬆。


SIDAS,在設計時就注意每個人的腳都是獨一無二的,運用最優秀的科計,運用在鞋墊中,讓消費者的雙腳舒適,穿上SIDAS的鞋墊後,只需注意眼前的美好時光,讓消費者成為真正懂生活的人,而不用費心去處理腳部的不舒適。 (Au nom des pieds herueuy)


其中這款 Sidas WIND 就非常適合運動使用,特別是跑步、爬山等高強度的運動。
From Insole


再翻到背面來看看
From Insole


其中那塊比較深色的藍色區域是一個足部穩定板,用硬度比較高的材料構成,並做成符合雙腳的立體形狀。穿著時會貼合雙腳,並在行走時提供良好的穩定度。
From Insole


From Insole



再來,人體腳跟的肉特別的厚,是因為腳跟本身就是最天然的吸震墊,但大部份的鞋子都是較為平底的設計,在穿著的時候自然的會將腳跟的肉墊攤平,腳跟吸震的效果也大大的降低。而Sidas WIND鞋墊中的足部穩定板在腳跟的地方,也同樣是有後腳跟塑型的設計,當腳放入腳墊後,可以將腳跟的肉集中,不但能夠有效利用腳跟的天然吸震墊,再加上鞋墊本身就有設計一個吸震墊(淺藍色區域),更能夠提高吸震的效果。
From Insole



穿著Sidas WIND時會覺得腳部的壓力變小,走起路來特別輕鬆,也不會有疲勞的情形,到底是為什麼呢?簡單的來說是因為足弓的設計。先來看看每個人都有的足弓。
From Insole


正常的情形下,如果赤腳踩在地面上,足弓那個區域是不會接觸到地面的。所以如果穿著較為平底的鞋子的話,也是同樣的情形,足弓是不會接觸到鞋墊,也就是沒有支撐力的情形,就如同上面那張圖。換句話說,整個腳部就只有前這方的腳掌以及後方的腳跟有接觸到鞋子,全身的壓力就放在前後,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站久,或走久之後腳部容易痛,容易疲勞,就是因為這個原因。


但,腳部覺得不舒服,也只算是比較輕微的狀況。在腳部不舒適的情形下,幾乎所有的人,都會再改變成比較舒服的姿勢,但其實改變姿勢之後,只是單純減輕腳部的不舒適感,反而讓全身的姿勢變得不正確,進而影響更多的地方。所以多數的人都常常覺得腰酸背痛,就是因為改變姿勢之後全身肌肉出力不恰當產生的症狀。


舉例來說:當姿勢不正確時,脊椎以及臗骨(屁股)就會向左或向右偏,所以就表示有一邊的肌肉是處於不當出力的狀況,當這樣的情形一久,就會有腰酸背痛的症狀。時間一久,很多人就會開始走路姿勢不正確,在移動的狀態下如果姿勢不正確,很有可能會傷到關節,根據統計有77%膝關節的傷是因為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所引起,所以一片小小鞋墊的影響可是非常深遠,不可不慎呀!如果想要在老年時,還能夠看遍世界風景的話,這點小小的投資可是非常值得。


而Sidas WIND在足弓的地方便有設計支撐片,當使用者將腳放上腳墊時,支撐片便會自動浮貼使用者的足弓,將原本只有腳掌以及腳跟地方的壓力分散給整個腳底,壓力整個就下降,走起路來也就更加的輕鬆。
From Insole



當腳部的壓力變小之後,腳部就不再容易痛,所以無論是站立、走路或是跑步都會變回正確的姿勢,也就是說不再會腰酸背痛,還可以減輕脊榷、臗骨的壓力。更重要的是,當走路的姿勢正確後,膝關節就不容易會受傷。


再仔細看看支撐片的地方,會發現支撐片是由許多彈片所組成,這些彈片是可以被彎折的。當腳放上去之後,會依照每個人足弓不同的角度彎曲,就好像是量身訂做一樣,當然這樣的效果也是最好。
From Insole



這雙Sidas WIND除了優異的設計外,小細節也沒有馬虎,在透氣排汗的效果上也有細心考量。鞋墊那塊黑色的地方便是新一代排汗透氣材料構成排汗層,無論是在走路、跑步或是爬山時腳部都會一直出汗,若是排汗效果不好,汗一直蓄積在腳底,就好像雙腳一直泡在水裡的情形一樣,泡水之後的皮膚會皺皺的非常柔軟,一有磨擦很容易就會破皮、或是磨出水泡,而接下來的行程也不用想好好的享受了!!

而Sidas WIND的排汗層會一直將汗氣向下排,讓足部保持在乾爽的情形,甚至到達目的地後拿出鞋墊,就可以看到汗水被排到鞋墊的底層。而排汗層上更佈滿透氣孔,可以帶來空氣不讓腳底有悶熱感,穿起來會更加的舒適。
From Insole


From Insole



所以一雙鞋子好不好穿,不單只有鞋子本身的設計,鞋墊影響的層面也很廣。想要爬山爬得輕鬆、爬得健康,更不想傷到自己的膝蓋,一雙好的鞋墊其實很重要。那就別想太多,就是這一雙Sidas WIND!你應該要花時間在要享受美好的事物上。

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

Headlamp - Mammut Lucido TX1

山上,是沒有路燈這樣方便的人造產物的,所以在山上往往都是伸手不見五指!特別是在完全黑暗的情形下,會讓人油然而生一股恐懼,如果一直都沒有光線的話,更有可能引發「暗所恐懼症」,所以這個時候,頭燈就非常重要,哪有頭燈,你的世界就是彩色的;哪嘸頭燈,你的世界就是黑白的,真是不可不慎呀!


因此,現在的人只要上山,一定會帶上一顆頭燈。可是,用下來就會發現,亮度真的是有點不夠用。要看稍微遠一點的地方,就算開到最強,也還是模模糊糊,等到靠近一點,都已經失去先機。如果說是有什麼危險,或是有攻擊性的動物,那就已經來不及了!所以,要帶頭燈很重要,但是,頭燈的強度更重要呀!


而現在,長毛象出了一款新的頭燈:Mammut Lucido TX1,不但省電、亮度超亮,而且更重要的是,居然還很輕!加上電池也只要150克!天啊,是不是有這麼輕呀!比我princeton EOS還輕,而且還要更亮、更持久。果真科技是日新月異呀!


先來看看這顆Mammtu Ludido TX1的真面目





光看這個反射燈座就覺得超亮



這是後方的電池盒,採用的是分離式的設計,可以和頭帶連接,裝在頭部的後方。或是放在口袋中,用體熱幫電池保溫,在天氣冷的時候,不會一下就沒電。

在上方的三顆小LED燈泡,是當放在頭上時,可以發出紅光,當成警示燈。





是用軟的塑膠蓋,戴在頭上的時候,可以有效提昇舒適度,果然是大廠,小地方都注意到了。在裡面裝的是三顆3號電池






再來看燈座



燈座上下兩個黑點就是開啟頭燈的開關,並且燈座一樣可以上下轉動,調整照射的角度,甚至可以轉到180度,像下圖這個樣子。


這個並不是在搞笑,如果注意看的話,會發現兩旁的開關都被遮住了,放在背包內的時候,其他的東西就不會不小心撞到開關,到營地時想開燈,才發現沒有電。喔喔喔~~~這真是個貼心的廠商呀!!

這個Mammut Lucido TX1總共有五段燈光



首先按下,下方的按鈕


第一段是開啟散光模式,我們就拿清心的飲料杯來當目標物吧,第一段的亮度較小,適合在營地四周使用。


再按一下開啟第二段的散光模式,此時亮度較亮,適合在夜間行進時,要找叉路的狀況。


然後再按一下,就是關閉頭燈。或是持續按著按鈕,便能夠開啟電池盒後方的三顆紅色閃燈,當成警示模式。



而當按下方的按鈕時,便是開啟聚光模式,這也是這顆頭燈最有價值的地方。這光束之強,可以「清楚地」照射到105公尺之外的地方,特別適合黑夜要看清楚遠方的東西,就算突然看到的是一隻獅子,都還有時間找個地方躲起來呢!,或是看看這光束,連相片都有讓人掙不開眼睛的感覺,簡直就像是一個移動燈塔!


再按一下,就是關閉頭燈。或是持續按著按鈕,便會同時開啟散光的小燈,這樣無論是要看遠看近看廣,一次搞定!這簡直就是一個全能的頭燈嘛!




你看看,你看看,什麼模式都有,真是超棒的一顆頭燈


而且,在廣度上是有四十度的照射範圍,就算是聚光模式,也還有八度的照射範圍



在省電效率上,也是非常驚人!
第一段散光模式,能照射到7公尺,可以連續使用180小時。
第二段散光模式,能照射到7公尺,可以連續使用155小時。
聚光模式,能照射到105公尺,可以連續使用145小時。
若是同時開啟散光和聚光模式,能照射到105公尺,可以連續使用100小時。


這樣一顆又省電又亮又廣角的頭燈,要到那裡去找呀!就只有Mammut Lucido TX1。如果說休士頓火箭隊有「移動長城」姚明的話,那你只要戴上Mammut Lucido TX1,你就變身成為「移動燈塔」足以與姚明匹敵。

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

光的單位

在買頭燈、手電筒的時候,常常會看到包裝上寫說,這個頭燈、手電筒是多少瓦、流明、燭光、Lux,到底這些單位是什麼意思呢?


亮度不單只是和本身器材的優劣有關,也和自身反射能力,與光源的距離…等許多因素有關,所以就會有許多描述的方法。那就一一來說明各自代表的意思吧!


瓦特(W)

表示光源在產生光能以及熱能時,消耗的總功率。舉例來說:1W的LED燈泡所指的是那顆燈泡每秒消耗1焦耳的能量,若0.5W的話是每秒消耗0.5焦耳。也就是說,理論上1W的燈泡所產生的可見光應該要比0.5W的要強,即比較亮的意思。可是!不是絕對是這樣,有可能0.5的效率比1W的好,所以產生的可見光比較多,也會比發生0.5W比1W亮的情形發生。


流明(Luminous)

代表的是光通量,流明就是光通量的單位。由一光源所發射並被人眼感知之所有輻射能稱之為光通量。簡單來說,若一支40瓦的日光燈產生的光通量為2600流明,2600流明就是日光燈發出光能的總和。

所以一支流明數愈高的手電筒,光能也一定會愈高。可是,並不代表流明數高的手電筒照在牆壁上就會愈亮,因為,同樣流明數的手電筒,但一支的光型是聚光形,另一支是散光形的話,照在牆壁上的亮度一定是聚光形的手電筒較亮。因為它把所有的光能都投射到牆上,而散光形的卻是將所有的光能平均分散到四周。所以若是想要照的又遠又清楚的話,不一定是要挑流明數高的,有可能那一支手電筒流明數高,但卻是散光形的;反而不如另一支,流明數比較低,卻是聚焦形的照起來清楚。在挑燈具時,不一定只用流明去做選擇。


燭光(cd ,candela ,cadlelight )

光源在某一方向立體角內之光通量大小,也就是光源發光強度的單位。一般來說,光源會向不同方向以不同強度放射出其光通量,在特定方向所放出的可見光稱為光強度。

發光強度(E) = 光通量(F) / 單位立體角(Ω)

光源所發出光的強弱,除了和消耗於產生可見光的功率(光通量)有關,也和發光的角度有關。相同流明的光源,如果發光角度不同,則發光角度越小,發光強度就越強。ㄧ個光源如果向四周發光,則總共的立體角為4π,因為水平面總共角度為2π(360度),垂直方向總共角度為2π(360度)。


勒克斯 (Lx ,Lux)

Lux是照度的單位,照度是光通量與被照面之比值。1 lux之照度為1 lumen之光通量均勻分佈在面積為一平方米之區域。


所以,每種產品在標示時,所用的單位不同,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樣,不一定數字愈大就會愈好,端視所需要的用途,再去選擇適當的產品。


--
資料來源


歐司朗

請問有人知道投影機"lumens;流明"所代表的意思?

wiki

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

Headlamp - Petzl Tikka XP

「啊!停電了!」妹妹不斷地大叫,媽媽從抽屜拿出蠟燭點上,當妹妹看到光亮時,就停止了刺耳的叫聲。


因為,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,不知道何時在什麼地方會有東西跑出來,這樣不安的感覺會一直持續。這時,無論是多小的一盞蠟燭,都能讓人充滿安全感,光亮總是讓人心安。


在山上也是如此,而且,山上是個陌生的環境,再加上四周蟲叫、風聲、樹葉磨擦的聲音…,不安的感覺會數倍般地被放大,更有可能讓人產生歇斯底理的狀況。所以,能夠有讓人心安的「光」是很重要的。


登山者一定會帶上手電筒、或是頭燈,尤其以頭燈最為適合。因為用手電筒,還需用手拿著,如果用頭燈的話,不但不需用手拿著,可以空出雙手做其他的事情,更方便的是當頭部轉動到什麼地方,頭燈就照到什麼地方,用起來非常方便。


所以,幾乎所有的登山者都有至少一個頭燈,可是現在市面上常見到的頭燈良莠不齊,不是亮度不夠,沒辦法讓人看清楚遠處,大概在營地四周活動才剛好;要不然就是電池耗損過快,要帶著超多的備用電池,還沒走到山頂,大概就被身上的電池重量給壓垮了。(難道,備用電池也要算是公裝,讓大家一起背嗎?)


登山者的頭燈,只能在夠亮、或是夠省電之間選擇嗎?


不……這不是登山者要的完美頭燈。


這時,有個廠商做出亮度亮、卻又夠省電的頭燈了!就是這個:Petzl TIKKA XP!










TIKKA XP的亮度很亮,亮度到達40流明,普通的頭燈大概都在20流明上下,所以TIKKA XP的亮度是一般頭燈的兩倍之多。但是,不會因為亮度很亮讓電力很快就消失,TIKKA XP最久能夠使用120個小時,所以也非常省電,不像一般頭燈,大概也是使用四、五個小時就沒電了!


使用TIKKA XP時,只需按下頭燈上方的電源鈕,就能夠打開頭燈。








TIKKA XP不只是單純能夠讓燈泡亮起,還有四段不同模式。連續按壓電源鈕,就能夠在不同模式中切換。若選定其中一種模式後 (即不再切換,停留一段時間),再按壓電源鈕,就是直接關閉頭燈,而不會跳到其他模式,不像舊式頭燈還需要一直按壓,切換至關閉狀態,在使用時方便而節省時間。








第一段模式,亮度最亮,特別適用於想要看清楚遠方的東西。






第二段模式,亮度次亮,在營地活動時,使用這樣的亮度就可以了。






第三段模式,亮度最弱,如果在帳篷內,想要看地圖,整理東西,卻又不想打擾其他人,用這樣的亮度最適合,也最有禮貌。






第四段模式,是閃爍模式,這個模式有警示功能,在跑步,或是求救時,可以讓其他人注意到使用者。




如果這四段模式的亮度都不符合你的需求,也別急著把它丟掉,看到電源旁邊的閃電按鈕沒?這是 Petzl 貼心設計的增壓模式,按下之後可以增加50%的亮度,這樣的亮度總夠了吧!




天啊!像太陽一樣亮!






依照不同的模式,電力使用量也不同,直接影響到時間使用的長短。若只使用第三段模式,能夠連續使用120小時:但,即使是最亮的第一段模式,也能夠連續使用60小時。大概出三、四次隊都還不用更換電池,不但能夠節省電池的開銷,也能夠促進環保,真是多功能的完美頭燈呀!






就是因為太省電了,常常會忘記到底裝在裡面的電池是已經使用多少時間,若等到頭燈不亮才知道電池沒電,而此時卻又身在山上就糟糕了!但,這點Petzl已經幫我們想好了,在頭燈的側邊有一個小視窗,當我們開啟頭燈後,視窗會亮起不同的顏色,告知我們到底現在電池的電量是多少,所以也不用費心去記錄電池的使用時間,只要看視窗就可以知道電量。


若視窗顯示「綠色」就代表電量充足;若顯示「橘色」就代表電量剩下一半;若顯示「紅色」就代表電量快沒了,要更換電池了。








TIKKA XP普通狀態下是聚焦模式,光線可以照射的比較遠,但照射到的範圍就會比較小,沒辦法看較寬的範圍。但是,Petzl在頭燈前方設置有一個散光片,若想要看大範圍時,只需撥動散光片,就能將原本呈聚焦的光型轉換成廣角光型的散光模式。如果是在夜晚趕路時,大範圍的照射非常重要!在聚焦模式下找路時,因為照射範圍小,不容易注意到路上的叉路,常常會迷路都是因為這樣發生。但在散光模式下,照射的範圍是聚焦模式的數倍大,路上左右的叉路都會被照到,也都會被注意到,這樣的情形下就不容易會迷路。所以,散光模式真是非常重要呀!


聚焦模式




散光模式




光型圖






TIKKA XP真的是一顆很全面的頭燈,亮度強、體積小、重量輕、又省電、模式又多,甚至想要散光模式或是聚焦模式,TIKKA XP都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!想要在漆黑的夜裡有安全感嗎?想要在摸黑趕路時,看清楚每一條叉路嗎?不想要每式上山都帶著很多電池嗎?想要有很多模式切換,配合不同狀態下的使用需求嗎?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話,那能滿足你的就只有這個:Petzl Tikka XP

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

Zeuba - knee support

全身的重量都是由腳部所支撐,所以膝關節在人體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一旦出了問題對日常生活會造成很大的不方便。膝蓋疼痛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年輕人、甚至小孩子都有可能發生,如何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。而膝蓋更承受人體大部份的重量,一般而言,在平路上,膝關節承受體重四倍的壓力;而在下樓梯或是斜坡時,更要承受體重七倍的重量,所以保養膝關節每一步都輕乎不得,不可仗勢年輕而隨意照料。

首先來認識我們的膝關節,膝關節是由:大腿骨、脛骨、腓骨,以及臏骨(膝蓋骨)所組成,由這四塊骨頭支撐人體的重量,另外尚有肌肉、韌帶負責膝關節的穩定以及運動。在大腿骨和脛骨之間有半月軟骨,厚約 3-9毫米,這個軟骨的功能,就是吸收了來自外力的衝擊,並使關節能圓滑的進行活動,相當於靠墊的功能。

最常見到保養膝蓋的方式就是利用護膝,護膝主要的功能是針對關節的部份提供支撐、固定和壓迫的功效,以防止劇烈運動而造成運動傷害。更依此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護膝,大致上可以將護膝分成二種,一種是固定式的護膝,大致上呈套形而具有彈性,直接穿戴於膝關節,這樣的護膝具有一定的壓力,而提供少許的支撐力。適用於對於支撐力沒有特別需求的人,只是想平常保養膝蓋,在附近公園散步的人。如果穿的時間一久,常常會變鬆而滑下的情況發生。另一種是調整式的護膝,穿戴在褲子的外面,可以視使用者的需要穿脫。例如,在休息時就可以脫下散熱。調整式的護膝基本上是具有二、三條魔鬼沾的綁帶,可以讓使用者自由調整所需要的鬆緊度,不會因為穿的時間久而變鬆。但無論那一種護膝,在使用的時候常常會覺得悶熱;或是運動過後,護膝會擠在膝蓋後方,而造成膝蓋後方的不舒適。

因為種種的不方便,所以很多人就算知道護膝的好,也不願意使用。認真思考一下,膝關節為你做了這麼多,而你為膝蓋做了什麼?

現在德國有一家公司 - Zeuba,為奧運選手設計了一款護膝,可以解決上述所有的問題,還獲得了德國的紅點大獎!而現在,一般的民眾也可以買到使用囉,讓這雙超優的護膝不再是奧運選手的專屬使用品。

就是這一支 - Zeuba Knee Support,露出不凡的光芒!那就來看一看到底這護膝好在那裡?





Zeuba Knee Support有幾項專利的設計,可以有效解決穿戴傳統護膝的不便和不舒適。長時間使用傳統護膝時,常會覺得被包覆的地方,不透氣、悶熱,有的人甚至會起疹子!

但是! Zeuba 用較薄的排汗透氣布料做成套式的護膝,同時在比較容易出汗的地方,使用更薄、更透氣的布料,所以就算是長時間的使用,也不會有傳統護膝悶熱、起疹子的問題。




用更近的距離,可以明顯看出在膝蓋後方常出汗的地方,用的布料是比較薄的布料,增加透氣度。




而且,用比較薄的布料,長時間使用下來,布料也不易會擠在膝關節的後方,造成不舒適的感覺。可以看到下圖中左腳設計不良的護膝,在大動作使用過後,就會擠成一堆!






護膝利用的是布料的彈性,當成像肌肉一樣束住並保護膝關節,但是布料終究是有極限的,所以就有廠商在護膝上,膝關節的兩側增加了彈簧條,就好像增加了二條肌肉,能夠增加護膝整體的支撐效果。但,普通彈簧條只能夠前後彎折,雖然增加了支撐度,在特定方向卻會妨礙使用者的動作,讓使用者的靈活度下降。

Zeuba 也是有支撐條的設計




但是,支撐條的做法和一般支撐條不一樣,支撐條是用不銹鋼以繞圈的方式結合而成,第一不會有生銹的問題,第二也是最厲害的地方,這樣做成的彈簧條不但能夠像普通彈簧條一樣前後彎折,更可以左右彎折。所以無論我們的膝關節怎麼動作,支撐條都可以跟著膝關節移動,不但具有相當好的支撐性,也不失靈活度。

前後彎折


左右彎折




Zeuba 護膝在臏骨(膝蓋骨)前方設計有一環墊圈,可以固定住臏骨的位置,在劇烈動作下,骨頭間也不易會有碰撞發生。




這墊圈有經過特別設計, 是一體成形的矽膠,並在四周設有若干凹槽。當我們膝蓋在彎曲的時候,這些凹槽可以隨著放大或縮小,而使墊圈能夠擴張或收縮,而不會因為劇烈的動作後,墊圈就會改變位置而失去保護的效果。




平常膝蓋打直時,墊圈呈收縮狀態




膝蓋彎曲後,墊圈隨動作而呈擴張狀態




所以,墊圈可以隨著動作而改變狀態,護膝就不會因為過大的動作而改變位置。再搭配上方內側設置的止滑條,可以有效防止護膝在使用後下滑的情況發生。如果是傳統的護膝,長時間使用後,就會發生護膝下滑的情形。下圖中,就可以發現傳統護膝都落到膝蓋下緣!但是 Zeuba 護膝仍在原本的位置上,不會因大動作而改變位置。









如果注意看墊圈,可以發現上方具有五個點,下方也具有四個點。當穿戴上護膝後,這共九個點剛好就對應到我們膝蓋上穴道。當膝關節在活動時,這九個點就會不停地按壓穴道,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,更不易會有運動傷害的發生。





另外,包裝內還附有一個拉條,可以用魔鬼沾固定在護膝上方。如果本身的大腿比較細,或是在使用許多年之後,護膝比較鬆,可以用這個拉條調整護膝上方的鬆緊度,讓護膝更全面的包覆膝關節,支撐效果更好,保護的效果也增加。







所以,如果要一條可以長時間穿戴的舒適護膝,並且支撐效果也很全面的護膝,那就是這一條啦:Zeuba Knee Support。雖然價錢高了一點,但是比起要常常換護膝要花的錢,而且效果也不全面,更可能因這此而傷到膝蓋。買一條好一點的護膝,其實花的錢比較少,所以讓我們大喊:天天穿Zeuba,我有健康的膝蓋。